來蘇州中心,沈浸式感受新加坡小販文化

發布時間:2024-07-14

近日,蘇州•新加坡體驗周——“新”潮來哉Singapore Shiok Lah活動在蘇州中心商場亮相。活動通過美食、非遺文化、表演、互動等多重體驗,展現地道的新加坡特色風情,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前來打卡、體驗,感受“新”潮魅力。體驗周現場,由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指導推出的“美味•新加坡”展,以圖文介紹、老物件展示等方式,詳細介紹了新加坡非遺文化代表——小販文化,讓蘇州市民跨越時間長河,感受新加坡飲食傳統的獨有魅力。




作爲多種族的國家,新加坡當地各式菜肴跟早期來自中國、印度、馬來亞及中東地區的移民有很深的地域淵源。不同的菜系相互影響、彼此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新加坡美食”。而在衆多的食物體系中,味美價廉的小販美食和街頭小吃尤其受到歡迎。



在新加坡,小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的壹部分,存在于各個地方,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爲壹代代新加坡人提供了身份的認同感和延續性。1970年代,小販中心開始在新加坡出現。這些小販中心包括專設的熟食中心,以及公共組屋區的露天場地,各類小販在這些地方提供多種美食。壹些小販中心因其味美價廉的食物、優越的地點而大受歡迎。在用餐高峰時段,隨處可以看到食客爲了享用喜愛的美食而大排長龍。小販中心從街頭飲食攤販演變而來,已成爲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標志。2020年,新加坡小販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體驗周現場,《美味•新加坡》展覽吸引著蘇州市民的關注。展覽從美食之源、飲食國度、小販中心、食閣、外出用餐、融合式美食、美食天堂、用餐趣味知識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著新加坡獨特的飲食文化和傳統。




“我是在網上了解到相關信息,特意帶女兒來打卡新加坡美食的。之前對新加坡小販文化不太了解,但現場的介紹很詳盡,覺得挺有意思的,有點類似于國內的美食廣場。以後有機會壹定去新加坡實地感受壹下。”市民陳女士如是說。




爲了讓蘇州市民更好地沈浸式了解、體驗新加坡文化,現場,美食市集也汲取了新加坡小販中心的元素,打造了9個特色攤位——這些攤位以流動車的造型呈現,色彩缤紛,並點綴以鮮明的南洋元素。在這些攤位上,娘惹糕、肋沙面、炒蘿蔔糕、椰漿飯、咖啡、海南雞飯等新加坡美食悉數集聚,蘇州市民不出國門就可以享受地道的新加坡特色美食。


來源: 蘇州工業園區融媒體中心